公共安全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16436.0 (22)申请日 2022.08.24 (71)申请人 高玉殊 地址 231699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 镇 中心大市场南侧滨河苑3幢 (72)发明人 高玉殊  (51)Int.Cl. G01C 5/00(2006.01) G01C 9/00(2006.01) G01D 21/02(2006.01) G01D 7/00(2006.01) H04L 67/125(202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及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 智能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包括偏差检测装置、 倾 斜检测装置以及远程服务器, 所述偏差检测装置 包括标准检测基、 第一升降轨道、 第一升降主体、 第一升降单元、 第一激光接收器、 第二升降轨道、 第二升降主体、 第二升降单元、 第一激光发射器、 激光测距传感器、 第一处理器; 倾斜检测装置包 括检测轨道、 移动主体、 移动单元、 陀螺仪、 连接 杆、 旋转轴、 第二激光发射器、 第二激光接收器、 第二处理器; 远程服务器分别与第一处理器、 第 二处理器、 管理员终端无线连接; 本发明能够每 隔预设时间或建筑建造预设层数后, 对建筑进行 偏差检测, 从而及时检测建筑所在 施工区域的下 沉情况、 建 筑偏差情况、 建 筑倾斜情况。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16页 CN 115540814 A 2022.12.30 CN 115540814 A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偏差检测装置, 其包括标准检测基、 第一升降轨道、 第 一升降主体、 第一升降单元、 第一 激光接收器、 第二升降轨道、 第二升降主体、 第二升降单元、 第一激光 发射器、 激光测距传感 器以及第一处 理器; 其中, 所述标准检测基设置于非施工区域, 所述第一升降轨道铺设置于标准检测基上 并面向施工区域; 所述第一升降主体设置于第一升降轨道上且沿第一升降轨道升降移动; 所述第一升降单元设置于第一升降主体与第一升降轨道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升降主体以及 第一升降轨道连接; 所述第一激光接收器设置 于第一升降主体面向施工区域的一侧; 其中, 所述第二升降轨道铺设置于施工区域的建筑表面并面向第一升降轨道; 所述第 二升降主体设置于第二升降轨道上且沿第二升降轨道升降移动; 所述第二升降单元设置于 第二升降主体与第二升降轨道之间并分别与第二升降主体以及第二升降轨道 连接; 所述第 一激光发射器设置于第二升降主体面向第一升降主体的一侧; 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设置于 施工区域的建筑顶端; 所述第一处理器设置于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升 降单元、 第一激光接收器、 第二升降单 元、 第一激光发射器以及激光测距传感器连接; 倾斜检测装置, 其包括检测轨道、 移动主体、 移动单元、 陀螺仪、 连接杆、 旋转轴、 第二激 光发射器、 第二激光接收器以及第二处 理器; 其中, 所述检测轨道铺设置于施工区域建筑表面的多个外侧, 所述移动主体设置有若 干个并设置于检测轨道上; 所述移动单元设置于移动主体与检测轨道之间并分别与 移动主 体以及检测轨道连接; 所述陀螺仪设置于移动主体内; 所述连接杆设置于移动主体的侧端 并分别与移动主体 以及旋转轴连接; 所述旋转轴与第二激光发射器或第二激光接收器连 接, 所述第二处理器设置于施工区域并分别与移动单元、 陀螺仪、 旋转轴、 第二激光发射器 以及第二激光接收器连接; 以及 分别与第一处 理器、 第二处 理器以及管理员终端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的远程 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移动主体分为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 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均设置于检测轨道上并呈对称布置; 所述连接杆包 括第一杆体以及第二杆体, 所述第一杆体设置于第一主体的侧端, 所述第二杆体设置于第 二主体的侧端; 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一杆体的 外端并分别与第一杆体以及第二激光 发射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第二杆体的外端并 分别与第二杆体以及第二激光接收器连接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施工监测装置; 其中, 所述施工监测装置包括安全帽、 压力传感器、 头围检测单元以及第三处理器; 所 述安全帽内置有定位单元;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安全帽的顶戴内, 所述头 围检测单元设 于安全帽的帽箍内, 所述第三处理器布设于施工区域并分别与定位单元、 压力传感器以及 头围检测单 元无线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头围检测单 元包括柔性编码尺、 微型电机、 收紧转轴 、 电阻式触摸传感器以及读 码器; 其中, 所述柔性编码尺套设于安全帽的帽箍外沿; 所述微型电机设置于安全帽的后箍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540814 A 2上并分别与第三处理器以及收紧转轴连接; 所述收紧转轴分别与微型电机以及柔性编 码尺 连接; 所述电阻式触摸传感器布设于柔性编码尺上并与第三处理器无线连接; 所述读码器 设置于安全帽的后箍上并与柔 性编码尺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施工监测装置还包括监控机器人; 所述监控机器人放置于施工区域并与第三处理器无线连 接; 所述监控机器人设置有第一摄 像头以及TOF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材料监测装置; 其中, 所述材料检测装置包括地面称重平台、 电动拦截杆、 车辆识别单元以及第四处理 器; 其中, 所述地面称重平台铺设于施工进 出口区域的中间; 所述电动拦截杆设置于施工进 出口区域的两侧; 所述车辆识别单元设置于电动拦截杆上; 所述第四处理器设置于施工进 出口区域的监控室内并分别与地 面称重平台、 电动拦截杆以及车辆识别单 元无线连接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施工监测装置还包括 飞行器, 所述飞行器存储于施工进出口区域的监控室内并与第四处理 器无线连接; 所述飞行器设置有第二摄 像头。 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 的监控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远程服务器接收到管理员终端发送的开工信息则每隔预设时间或接收到包含有施工 区域的建筑建造 完成预设层数时, 执 行第一操作以及第二操作; 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远程服务器控制激光测距传感器根据测距信号获取与施工区域地面的建造高度信息 并将获取的所述建造高度信息同步给第一处 理器; 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建造高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升降单元驱动连接的第一升降主体 沿第一升降轨道移动至与建造高度匹配的位置、 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升降单元驱动连接的第 二升降主体沿第二升降轨道 移动至与建造高度匹配的位置; 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第 一激光发射器根据第 一激光信号发送第 一激光数据, 以及 控制所述第一激光接 收器根据第一接 收器信号启动 实时接收第一激光数据并反馈第一激 光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第一接收数据分析所述第一激光接收器是否接收到第一激光数 据; 若否则向第 一升降单元发送包含有误差标准的调节升降信号, 所述第 一升降单元根据 调节升降信号驱动连接的第一升降主体 沿第一升降轨道移动位于误差标准范围内的距离, 同时, 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第一接收数据分析所述第一激光接收器是否接收到第一激光数 据; 若否则第一处 理器向远程 服务器反馈施工区域建筑偏差警示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操作包括: 远程服务器向通过远程服务器每隔预设时间控制移动单元驱动移动主体沿检测轨道 匀速移动并向第二处 理器同步移动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根据移动信息控制陀螺仪根据运动检测信号实时获取移动主体的移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540814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施工智能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7 23:48:2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