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辽宁省水文条例 (2011年7月29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7 年7月2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机动车污 染防治条例〉等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20年3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出版管理规定〉等27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文管理,促进水文工 作,更好地为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 和防灾减灾提供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 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站网 规划与建设, 水文监测与预报,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文监测资料的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 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 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水文事 业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水文工作 的正常开展。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县(含 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 会发展的需要,在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等方面 支持和促进本行政区域水文事业的发展。 第四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 域内的水文工作,其所属的省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省水文机构派驻到市、县的水文机构,具 体负责组织实施派驻地的水文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 文现代化设施建设和水文队伍建设,培养水文 科技人才,鼓励和支持水文科技的研究、推广 和应用,改善水文测站工作条件。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水文 事业发展规划、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本省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全省水文事业发 展规划, 征求发展改革、 财政、 气象、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意 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水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 划以及国家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组织 编制全省水文站网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水文信息化建设等水文专业规划,报送省水行 政主管部门,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有关部 门意见后会同省发展改革部门批准实施。106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省水文事业 发展规划、水文专业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水文事业发 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省水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调整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水文专业规划, 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七条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属于公益 性事业建设用地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 部门依法划拨。 第八条  因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交通运输等需要设立的专用水文测站, 以及市、 县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的专用 水文测站,应当符合本行政区域水文事业发展 规划。 专用水文测站由设立单位建设和管理。设 立单位委托所在地水文机构进行建设和管理的, 其建设和管理经费由设立单位承担。 第九条  专用水文测站和从事水文活动的 科研院所、规划设计等其他单位,应当接受省 水文机构的行业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水文技 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水文监测质量。 第三章  监测与预报 第十条  水文机构应当对水功能区、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重要取水口、入河排污口、跨 界河流断面的水量、 水质进行动态监测、 评价, 并将监测、评价结果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水文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水文监 测应急保障机制,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水环境 生态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和调查,及时将监测、 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报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水文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水情自 动测报系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水文信息进 行实时遥测、传送和处理,提高水情测报速度 和预报精度。 第十三条  承担水文情报预报任务的水文 测站,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县以上人民政府防 汛抗旱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水 文情报预报。不得漏报、迟报、瞒报、错报水 文情报预报,不得伪造水文监测数据。 承担水文情报预报的水文测站,由防汛抗 旱指挥机构确定。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对报汛及 时、准确的水文测站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重要河段、大中型闸坝、大中 型水库(水电站)和承担重要防汛任务的小型 水库、城市防洪工程及易发水旱灾害的旅游景 区,其管理单位应当设立水文测站或者设置水 文监测设施,并在水文机构的指导下,承担相 应的水文监测和报汛任务。 第十五条  水文情报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 度。重要洪水情报预报、灾害性洪水情报预报 和旱情分析预报,由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社 会发布;其他水文情报预报由省水行政主管部 门或者省水文机构向社会发布。 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向社会发布水文情报 预报。 第十六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 水文、气象等部门建立健全洪水、旱情灾害监 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 门应当为水文监测和水文情报预报提供专用频 点和信道,电力部门应当优先保证电力供应。 2020 年第 2 号 (总第 267 期)107第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 的发展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 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由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 审定通过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可以作为评价 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水资源管理的依据。 第四章  资料的汇交保管与使用 第十八条  水文监测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 度。从事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监 测的单位以及其他从事水文监测的单位,应当 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一年度的下列水文监测资 料汇总、整编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 条例》的相关规定向水文机构汇交: (一)江河、渠道和水库的水位、流量、水 质、水温、岸温、泥沙、冰情、水下地形; (二)水库蓄水变量、入库和出库流量; (三) 取、 用、 引、 排水工程的水量、 水质、 水温; (四)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水量; (五)降水量、蒸发量、墒情、潮位; (六)省水文机构规定的其他水文监测资 料。 第十九条  水文监测资料实行共享制度。 水文机构应当妥善存储和保管水文监测资料, 建立水文数据库。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生 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文工 作交流与合作,完善水文信息查询系统,构建 水文信息综合处理共享平台。 基本水文监测资料应当依法公开,但属于 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二十条  水文机构对国家机关决策和防灾减灾、国防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公 益事业需要使用的水文监测资料和成果,应当 无偿提供。未经水文机构同意,有关部门、单 位对无偿取得的水文监测资料和成果不得转让、 转借、出版以及用于其他营利性活动。 因经营性活动需要提供水文专项咨询服务 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有偿服务合同,明确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设施与监测环境保护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毁坏、擅自移动或者擅自使用水文监测设施。 水文机构发现水文监测设施遭受人为破坏的, 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 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水文监测的正常进行。 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因水毁、 雷击、 泥石流、 风暴潮等不可抗力遭受破坏的,所在地人民政 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力量修 复,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二十二条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迁移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因重大工程建设 确需迁移的,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立项前, 向对该站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经批准后方可申请立项。迁移所需费用由 建设单位承担。 申请迁移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应当提交下列 材料: (一)迁移申请书; (二)工程建设基本情况说明; (三)迁移时遇突发事件需要采取的应急 监测措施; (四)迁移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证措施。108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第二十三条  县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标准划 定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 (一)水文监测场地周围三十米,监测设 施在监测场地以外的为监测设施周围二十米; (二)潮水位站周围二百米; (三)水文监测河段保护范围是横向为两 岸堤防之间,无堤防的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 设计洪水位之间的行洪区;纵向为沿河水文基 本监测断面上下游各一定距离,其中小型河流 五百米,中型河流七百米,大型河流一千米。 县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布水文监测环境 保护范围,并在保护范围边界设立明显地面标 志。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 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种植高秆作物、堆放物料、修建建 筑物、停靠船只; (二)取土、挖砂、采石、淘金、爆破和 倾倒废弃物; (三)在监测断面取水、排污或者在过河 设备、气象观测场、监测断面的上空架设线路; (四)埋设管线、设置障碍物或者渔具、 锚锭、锚链以及在水尺(桩)上拴系牲畜; (五) 网箱养殖、 水生植物种植、 烧荒、 烧窑、 熏肥; (六)其他对水文监测有影响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  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 各二十公里(平原河网区上下游各十公里)河 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可能影响水 文监测的下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对该 站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建设: (一)水工程; (二)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 河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跨河管道、电缆; (三)取水、排污等可能影响水文监测的 工程。 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pdf文档 法律法规 辽宁省水文条例2020-04-01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法律法规 辽宁省水文条例2020-04-01 第 1 页 法律法规 辽宁省水文条例2020-04-01 第 2 页 法律法规 辽宁省水文条例2020-04-01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3-12-24 04:55:2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