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3.020
CCS D 16
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820—2023
岩浆岩副矿物分离与鉴定方法
2023 - 10 - 25发布 2023 - 11 - 25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820 —2023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原理 ................................ ................................ ............. 1
5 材料、仪器和设备 ................................ ................................ . 1
6 样品破碎 ................................ ................................ ......... 2
7 样品分离 ................................ ................................ ......... 2
8 镜下鉴定 ................................ ................................ ......... 3
9 质量要求 ................................ ................................ ......... 3
附录A(资料性) 副矿物鉴定原始记录表样式 ................................ ........... 5
附录B(资料性) 副矿物鉴定报告样式 ................................ ................. 6
参考文献 ................................ ................................ ............ 7
DB 13/T 5820 —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永阳、王艳龙、路峰、袁国礼、田颖、李颖、李超、徐翠、宋朝辉、岳春
红、孙肖、李博、刘艳威、魏娜。
DB 13/T 5820 —2023
1
岩浆岩副矿物分离与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岩浆岩副矿物分离与鉴定方法的原理、材料、仪器和设备、样品破碎、样品分离、
镜下鉴定及质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岩浆岩副矿物分离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DZ/T 0130 地质矿产实验 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412.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岩浆岩 magmatic rock
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经冷却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igneous rock)。
3.2
副矿物 accessory mineral
火成岩中含量极少的矿物,一般不超过 1%。因此,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常见的副
矿物有: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锆石、榍石、磷灰石及和褐帘石等。
[来源:GB/T 17412.1 -1998,2.20]
4 原理
将野外采集回来的岩浆岩样品, 经破碎、 淘洗将副矿物富集后分离, 在双目体视镜下进行鉴定,
并确定副矿物含量。
5 材料、仪器和设备
5.1 材料包括:
—— 搪瓷盆(直径: 60 cm);
—— 木棒(脱泥用);
—— 橡胶手套;
—— 瓷蒸发皿( 50 mL、100 mL、200 mL);
—— 毛刷;
—— 钢针;
—— 毛玻璃板(长×宽: 210 mm×120 mm);
—— 透明玻璃板(长×宽: 180 mm×90 mm);
—— 包样纸;
—— 塑封样品袋;
—— 永久性磁铁( 2200 Oe~2500 Oe);
—— 塑料薄膜;
—— 白纸。
5.2 仪器和设备包括:
DB 13/T 5820 —2023
2 ——大号铝制淘洗盘(直径×深度: 50 cm×7.5 cm);
——中号铝制淘洗盘 2个(直径×深度: 47 cm×6.5 cm、42 cm×6 cm);
——小号铝制淘洗盘 2个(直径×深度: 29 cm×3 cm、21 cm×2 cm);
——双目体视显微镜;
——投射照明灯( 12 V,50 W)或冷光源;
——电热干燥箱(温度 >110℃);
——带式矿物电磁分选仪;
——分析天平(感量值 0.1 mg);
——台式秤(感量值 0.01 g)。
6 样品破碎
破碎前用台式秤称取岩浆岩样品原始重量,按照 DZ/T 0130 .9相关规定对样品进行破碎,破碎后
再称重。
7 样品分离
7.1 洗泥
将破碎好的全部样品置于搪瓷盆中,加 3倍于样品体积的清水,用干净的木棒搅拌,静置 15秒后
将浊水倒去,反复加清水搅拌,直至静置后水不浑浊为止。
7.2 手工淘洗
步骤如下 :
a) 双手戴上橡胶手套,将大号铝制淘洗盘中注入盘深三分之二左右的清水;
b) 将样品少量倒入中号铝制淘洗盘(若样品总量较少可选用小号铝制淘洗盘)中,然后将中
号铝制淘洗盘缓慢浸入盛水的大号铝制淘洗盘中,右手握住中号铝制淘洗盘,左手深入快
速搅动样品,使样品充分疏松;
c) 双手操纵中号铝制淘洗盘身, 使盘顺着一个方向旋转, 随着盘身旋转,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副矿物集中在中号铝制淘洗盘的底部,轻矿物集中在盘的上部边沿,出现明显分层,盘身
轻微在水中倾斜,至轻矿物流出,副矿物收集于瓷蒸发皿中;
d) 重复上述动作,至样品中副矿物(副矿物中轻矿物含 量应小于 10%)全部收集到瓷蒸发皿
中。
7.3 烘样
将收集副矿物的瓷蒸发皿标记好后,置于电热干燥箱中烘干,温度一般控制在 50℃±5℃,副矿
物烘干后,用毛刷扫至称重纸上,用分析天平称重并记录。
7.4 副矿物分离
7.4.1 磁选
将烘干的副矿物均匀撒在毛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用塑料薄膜包住永久性磁铁,在副矿物上
往返移动,直至强磁性副矿物吸附于磁铁上,待磁铁吸满矿物后,移至干净白纸上,轻轻将塑料薄
膜取下,强磁性副矿物自动落下。
这样反复操作数次,直至强磁性与非强磁性副矿物基本分开,各部分纯度应大于 95%(非强磁性
副矿物具有磁铁矿包体或 连生体除外)。
用分析天平称重,用包样纸包好,标记样品号、强磁性副矿物及重量。
7.4.2 电磁选
先将带式矿物电磁分选仪的电源开关打开,预热 2 min~3 min。
开动仪器的高压开关,调节电流,将载有非强磁性副矿物的毛玻璃板置于磁极下往复移动,使
电磁性副矿物被磁极吸引。
DB 13/T 5820 —2023
3 关毕高压开关,矿物全部掉落。
这样反复操作数次,直至电磁性与无磁性副矿物基本分开,各部分纯度应大于 95%(非电磁性副
矿物具有电磁性矿物包体或连生体除外)。
用分析天平分别对两部分进行称重,用包样纸包好,标记样品号、电磁性副矿物 (无磁性副矿
物)及重量。
8 镜下鉴定
8.1 概述
用双目体视显微镜分别对分离的强磁性、电磁性、无磁性副矿物进行镜下鉴定并统计含量。
8.2 鉴定程序
将分离的强磁性、电磁性、无磁性副矿物分别平摊在透明玻璃板上,置双目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一遍,了解副矿物种类和分布情况,然后进行副矿物鉴定及统计,并记录结果,样式参见附录 A。
8.3 副矿物统计
统计方法如下:
——目估法: 在双目体视显微镜的视域内目估每种副矿物的颗粒百分数,观察的视域一般不少
于10个(每个视域 100粒±),当烘干的全部副矿物中统计某种副矿物小于 100粒,可
采用粒数表示;
——称重法: 对欲定量的有用矿物,用钢针在镜下全部挑出用分析天平称重并记录重量。
8
DB13-T 5820-2023 岩浆岩副矿物分离与鉴定方法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16 11:13: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