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CCS B 16
13
河北省 地方 标准
DB 13/T 5829—2023
河北坝上地区草地蝗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2023 - 10 - 25发布 2023 - 11 - 25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829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有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畜牧总站、 中国农业大学、 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南开大学、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四方山农场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动物园、河北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唐
山市动物园、唐山市大城山公园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高立杰、祖晓伟、班丽萍、李瑾、王新民、温海霞、侯玉漂、边强、岳红
妮、柳益雄、严慧、纪守坤、李天冶、安哲、高明、付宁、张雪松。
DB 13/T 5829 —2023
1
河北坝上地区草地蝗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坝上地区草地蝗虫预测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坝上地区草地蝗虫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NY/T 1578 -2007 草原蝗虫调查规范
DB13/T 709 -2005 河北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草地蝗虫 rangeland grasshopper
在草地上发生、分布的直翅目( Orthoptera )蝗总科( Acridoidea )昆虫的总称。
蝗蝻 grasshopper nymph
指蝗虫的若虫。
虫口密度 population density
单位发生面积(亩)内蝗虫的加权平均密度,以“头 /亩”表示。
蝗虫发育起点温度 temperature of grasshopper development threshold
指蝗虫某个虫态(蝗卵、蝗蝻、成虫或一个世代)开始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有效积温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蝗虫完成某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有效温度总和。
残蝗量 residual locust quantity
治理结束后的残余蝗数,用“头”表示。
发育历期 developmental duration
蝗虫某一虫态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
防治指标 economic threshold
当蝗虫种群密度达到此值时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危害损失超过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蝗虫常发区 grasshopper regular area
蝗虫虫口密度在 10年内有3年以上(含 3年)达到防治指标,防治后 3年~5年仍能达到防治指标的
区域。
混合种群平均密度 average density of mixed population
由几种不同种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的平均密度。
DB 13/T 5829 —2023
2 4 虫情调查
样地设立
坝上地区草地蝗虫虫情调查观测样地应设立在蝗虫的常发区,可反映该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草地
平均利用水平。选择不同环境有代表性的蝗区 3个,蝗区内每个采样点填写“坝上地区草地蝗虫调查
样点登记表”(附录 A中表A.1),蝗虫种类参考资料性附录 B。
同时通过气象台站或自测获得样地气象数据资料,主要的数据内容包括:温度、地表土壤 5 cm~
10 cm温度、降水量、空气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实测值和预测月报值。
卵期调查
主要调查蝗区内蝗卵的越冬死亡率和发育进度等情况。春季从耕层土壤解冻时开始在蝗区内调
查蝗卵,具体时间应根据每年气候状况判断。
4.2.1 越冬卵量调查
每个蝗区每 10 d挖1次卵,每次在蝗虫易产卵地段( 样地内土质较紧密的向阳坡地、山脚、路边
及草丛、灌木基部的向阳背风面 )随机选取样方 10个,每个样方 1 m2,挖取6 cm~10 cm土层,用钢丝
耙、铁铲轻刮或轻铲表层浮土,再用铁网筛进行卵块筛查。分别计数样点内卵块数和卵粒数;再随
机在每个蝗区抽取 5~10个卵块(达不到数量要增加样方数),逐粒观察卵粒存活状态,统计总卵粒
数c1,即越冬卵量,共查 3次。
4.2.2 越冬蝗卵孵化率调查
将每次挖的卵块按蝗区分别进行检查。检查时需将卵块破成卵粒,之后逐粒观察卵粒存活状态
(卵粒干瘪、腐烂等视为死亡),调查结果记入“坝上地区草地蝗虫卵期调查记录表”(附录 A中表
A.2)中,按照公式( 1)进行计算蝗卵孵化率。
M =c2
c1×100%…………………………………………… (1)
式中:
M ——蝗卵孵化率( %);
c1 ——总卵粒数;
c2 ——已孵化卵粒数。
蝻期调查
4.3.1 出土期调查
在蝗卵分布较为集中地避风向阳的高坡底地,每天调查 1次,查到第一头蝗蝻出土(出土始期)
为止。另外,根据不同时期孵化的蝗虫种类,分别在早期( 5月上旬~ 6月上旬)、中期( 6月中旬~
7月上旬)和晚期( 7月中旬~ 8月下旬)分别进行调查。
4.3.2 龄期调查
在蝗蝻出土始期 5天后,开始定点调查。至少选取 5个代表性样点,每个样点 10 m2,每点往复扫
网100复网(“标准调查工具和标准表查方法”参见附录 C),总捕获头数不少于 100头(当总捕获数
少于50头时,应适当增加样点数);每 5d调查一次直至羽化盛期结束。调查统计蝗蝻各龄期数量和
所占比率,记入“坝上地区草地蝗蝻龄期发育进度调查记录表”(附录 A中表A.3)。
4.3.3 发生面积及密度调查
在蝗蝻进入出土高峰期( 50 %出土)后,对各类蝗区进行全面调查。蝗区面积大于 667 hm2,环
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每 10 hm2取1个样点;蝗区面积小于 667 hm2大于333 hm2,环境条件复杂的每 5 hm2取
1个样点;特殊环境(独立分散蝗区)每 1 hm2取1个样点。每个样点 10 m2,扫网法, 100复网/样点,结
果记入“坝上地区草地蝗蝻 /残蝗发生面积及密度调查记录表”(附录 A中表A.4)。
残蝗调查
DB 13/T 5829 —2023
3 在蝗蝻治理之后对蝗虫存活量的调查。防治后的调查时间应根据使用药剂类型而定。具体可参
考附录D。
4.4.1 残蝗面积及密度调查
在产卵初期和高峰期 ( 50%产卵) 各调查一次。 调查取样方法同蝗蝻发生面积及密度调查 ( 4.3.3)。
结果记入 “坝上地区草地残蝗发生面积及密度调查记录表 ”(附录A中表A.4)。
4.4.2 成虫雌雄比及雌虫产卵率调查
在查蝗蝻的蝗区,自蝗蝻羽化盛期 10 d后开始,每 5d调查一次,每个蝗区随机选取 10个样点,采
用样方法结合扫网法调查。 每个样点设置 1 m2样方,之后再 扫网,100复网/样点,记录捕捉到的蝗虫
数目,蝗区内扫网数量少于 100头要增设样点数。之后对雌雄虫数量、产卵雌虫数进行统计,并解剖
10头产卵雌虫计算单头雌虫平均产卵数 。结果记入“坝上地区草地蝗虫成虫雌雄比及雌虫产卵率调
查记录表”(附录 A中表A.5)。
5 虫情预测与预报
发生量预测预报
当年残蝗调查( 4.4)结束后,根据残蝗密度、发生面积、雌雄比、雌虫产卵率做出下年发生密
度、发生面积等预报。
5.1.1 发生密度
根据卵期调查( 4.2)及残蝗调查( 4.4)结果,利用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下一年发生密度。此
外,在实际预测中还应考虑天敌情况和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及气象因素等。按公式( 2)计算:
P=P0×e×m×r×M
m+f ………………………………………… (2)
式中:
P ——下代蝗虫数量;
P0 ——上代虫口基数,即上代秋季存活量;
e ——单头雌虫平均产卵数;
m ——雌虫数量;
f ——雄虫数量;
r ——雌虫产卵率;
M ——蝗卵孵化率。
P0、e、m、f、r由4.4得出,M由4.2.2得出。
发生面积
根据上年卵量调查结果中得到的残蝗分布区域及统计得到的残蝗面积,整合当年春季卵期调查
中获得的当年蝗卵死亡率,再结合蝗区气象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做出当年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春、夏
各预报一次。
5.2.1 下代发生面积
根据当年残蝗调查过程中的残蝗面积及分布,在地图上绘制残蝗分布图;并标注下一年发生密
度,再结合气象因素、天敌情况等,预测下代蝗蝻发生面积。
6 发生程度分级
坝上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程度分为 5级,即不发生( 0级)、轻度( 1级)、中度( 2级)、重度( 3
级)、极重度( 4级)。以蝗虫虫口密度及牧草损失量为主要指标进行级别划分,各级 分级指标见表
1。虫口密度按公式( 3)计算:
DB 13/T 5829 —2023
4
虫口密度 =∑蝗虫发生面积 ×蝗虫发生密度
总面积………… ……………………… (3)
表1 蝗虫发生分级指标
DB13-T 5829-2023 河北坝上地区草地蝗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16 11:13: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