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13
河北省 地方 标准
DB 13/T 5856—2023
苹果园人工带状生草技术规程
2023 - 10 - 25发布 2023 - 11 - 25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 856—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衡水
市武邑县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平泉市农业农村局林果站、承德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站、河
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文利、杨素苗、刘忠宽、张宏伟、张建军、宋占宝、杜纪壮、智健飞、谢
楠、刘振宇、冯伟、杨双奎、张存在、池桂杰。
DB 13/T 5856 —2023
2
苹果园人工带状生草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果园春季观花模式、果园观光采摘模式、果园绿肥生态养地模式、果园牧草种植
模式、果园中草药种植模式等 5种苹果园人工带状生草技术模式有关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草种
选择、播前土壤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 河北省中、南部(定州以南)平原区域、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域、燕山南麓浅山丘
陵区域、北部寒地区域等 4个生态类型区域的苹果园进行人工带状生草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1-2008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6142-2008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苹果园人工带状生草
指在宽行距栽植的苹果园,行间种植适宜草种,覆盖地表的一种果园土壤管理方法。
4 环境条件
生态类型
4种苹果生态类型区域的年平均气温、 ≥0 ℃积温、≥ 10 ℃积温及无霜期见表 1。
表1 4种苹果生态类型区域的年平均气温、≥ 0 ℃积温、≥ 10 ℃积温及无霜期
生态类型区域 年平均气温
(℃) ≥0℃积温(℃) ≥10℃积温(℃) 无霜期( d)
冀中南平原区域 12~14 4800~5200 4300~5650 190~205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域 6~14 3600~5200 3100~4650 140~205
燕山南麓浅山丘陵区域 1012 4000~4400 3700~4000 150~190
冀北寒地区域 4~10 2800~4000 2200~3700 80~110
环境质量
采用果园牧草种植模式 、果园中草药种植模式的果园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91 标准。
DB 13/T 5856 —2023
3 5 草种选择
选种原则
5.1.1 春季观花模式
宜选择植株低矮、耐旱、耐寒、春季返青早、开花早、花色艳丽、花期长、能与苹果树花期相
遇,形成立体春花景观的草种。
5.1.2 观光采摘模式
在苹果树行间种植低矮、耐旱、耐温度胁迫、耐荫、耐践踏、草姿优美、地表覆盖率高、覆盖期
长、在采收期能形成绿色草地景观的草种。
5.1.3 果园绿肥生态养地模式
宜选择植株低矮、耐旱、养地功能强、具有绿肥功能的草种。
5.1.4 果园牧草种植模式
宜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口性强、生长快、生物量大的草种。
5.1.5 果园中草药种植模式
宜选择植株低矮、耐旱、耐荫、耐践踏、药用价值高的草种。
适宜草种
根据苹果生态类型区域和果园生草技术模式选择适宜草种,主要适宜草种见表 2。
表2 主要适宜草种
生态类型区域 技术模式
果园春季观花
模式 果园观光采摘模
式 果园绿肥生态养
地模式 果园牧草种植模
式 果园中草药种植
模式
冀中南平原区域 二月兰、冬油
菜、蒲公英
等。 白三叶、鸭茅、
苇状羊茅、草地
早熟禾等。 鼠茅草、毛叶苕
子、二月兰、冬
油菜等。 黑麦、小黑麦、
鸭茅、菊苣、苇
状羊茅、毛叶苕
子等。 蒲公英、扁茎黄
芪、瞿麦、百脉
根等。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
域 二月兰、冬油
菜、蒲公英
等。 白三叶、鸭茅、
多年生黑麦草、
苇状羊茅、草地
早熟禾、紫羊
茅、无芒雀麦
等,年平均气温
10℃区域不宜
选择白三叶、多
年生黑麦草 鼠茅草、毛叶苕
子、二月兰、冬
油菜等,年平均
气温12℃区域
不宜选择鼠茅
草、毛叶苕子。 / 蒲公英、扁茎黄
芪、瞿麦、百脉
根等。
燕山南麓浅山丘陵
区域 二月兰、冬油
菜、蒲公英
等。 鸭茅、多年生黑
麦草、早熟禾、
苇状羊茅、紫羊
茅、无芒雀麦、
白三叶等。 冬油菜、二月兰
等
/ 蒲公英、扁茎黄
芪、瞿麦等。
冀北寒地区域 二月兰、蒲公
英等。 苇状羊茅、紫羊
茅、草地早熟
禾、无芒雀麦
等。 二月兰。
/ 蒲公英、扁茎黄
芪、瞿麦等。
草种质量要求
豆科、 禾本科草种应分别符合 GB 6141-2008、GB 6142-2008中3级及以上标准。 其它科草种纯度、
净度要求 90%以上,发芽率 85%以上。
DB 13/T 5856 —2023
4 6 播前准备
清除杂物
清除果树行间树枝、铁丝、石块、砖块、残膜等杂物。
施肥
耕翻前,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 500 kg ~700 kg、复合肥( N-P2O5-K2O=15-15-15)30 kg~50 kg。
施用的各种肥料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采用 果园牧草种植模式、果园中草药种植模式时施用的 各
种肥料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
灌溉
播种前耕层 0 cm~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5 %时,浇1次透水。
整地
机械旋耕 1遍,深度 10 cm~15 cm。旋耕后耙耱整地,做到上虚下实,土地细平。
7 播种
播种时间
各草种应适期播种,见表 3。
表3 草种适宜播种时期
生态类型区域 适宜播种时期
冀中南平原区域 鼠茅草适宜 9月中旬至 10月上旬播种,黑麦适宜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播种,小黑麦适宜
10月上旬播种,其它草种适宜 9月上、中旬播种。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域 年平均气温 12℃的区域, 草地早熟禾适宜 9月上旬播种, 其它草种适宜 9月上中旬播种。
年平均气温 12℃,但10℃的区域,参照燕山南麓浅山丘陵生态
区域选择播种时期。年平均气温 10℃的区域,参照冀北寒地生态区域选择播种时期。
燕山南麓浅山丘陵区域 草地早熟禾适宜 8月播种,其它草种适宜 9月上旬播种。
冀北寒地 区域 草地早熟禾适宜 7月播种。其它草种适宜 8月上中旬播种,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可
提前至7月下旬播种。
播种形式
各草种适宜播种方式见附录 A。提倡合理选择不同草种混合播种。
条播行距
各草种适宜条播行距见附录 A。土壤肥力偏高地块,加大播种行距;土壤肥力偏低地块,缩小播
种行距。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 见附录A。偏黏重土壤宜浅播,偏砂土壤宜深播。小粒种子宜浅播,大粒种子宜深播。
播种量
条播时各草种适宜 播种量见附录 A。与条播相比,撒 播播种量增加 20%~30%。
DB 13/T 5856 —2023
5
镇压
播种后及时覆土镇压。
播后喷水
草种出苗前遇干旱应采用喷灌方式保持 0 cm~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 75%以上,禁止漫灌。
8 田间管理
追肥
非豆科牧草返青后结合苹果树春灌追施氮肥 1次,亩追纯氮 5 kg~10 kg。
灌水
结合苹果水分管理,在封冻前灌冻水 1次。非豆科牧草返青后结合苹果树春灌浇返青水 1次。
刈割
8.3.1 果园春季观花模式
苹果盛花后,冀中南平原区域及时将 二月兰、冬油菜地上部分用机械刈割覆盖还田,或机械粉
碎后旋耕还田;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域、 燕山南麓浅山丘陵区域、 冀北寒地区域二月兰自然覆盖还田。
蒲公英不收获地上部分时可不进行刈割,收获地上部分时,留茬高度 5 cm~10 cm。最后1次刈割期及
留茬高度参照表 4。
8.3.2 果园观光采摘模式
秋播当年不刈割。翌年草高 40 cm时刈割,留茬高度 5 cm~10 cm,最后1次刈割期和留茬高度 见表
4。刈割下的草可粉碎抛洒还田;或覆盖于树盘下,厚度 10 cm~15 cm;或收集沤制堆肥。
表4 适宜果园观光采摘模式草种的最后 1次刈割期及留茬高度
生态类型区域 最后刈割期及留茬高度
冀中南平原区域 9月中旬,留茬高度 10 cm。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域 年平均气温 12 ℃的区域,参照冀中南平原生态区域进行最后 1次刈割的管理。年平均
气温12 ℃,但10 ℃的区域,参照燕山南麓浅山丘陵生态区域进行最后 1次刈割的管
理。年平均气温 10 ℃区域,参照冀北寒地生态区域进行最后 1次刈割的管理。
燕山南
DB13-T 5856-2023 苹果园人工带状生草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16 11:13: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