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3.050
CCS M 30
团体标 准
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方法
Unified identity method for IoT devices
2022-12-29发布 2022-12-29实施
电信终端产业协 会 发布 T/TAF 072—2022
代替T/TAF 072—2020
T/TAF 072—2022
I 目 次
前言 ................................ ................................ ................ II
引言 ................................ ................................ ............... I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缩略语 ................................ ................................ ............ 1
5 编码设备范围 ................................ ................................ ...... 1
6 编码规则 ................................ ................................ .......... 2
7 编码发放规则 ................................ ................................ ...... 2
8 建议的编码使用方式 ................................ ................................ 2
附录A(资料性)编码设备种类 ................................ .......................... 4
附录B(资料性)设备种类列表更新管理办法 ................................ ............. 19
参考文献 ................................ ................................ ............ 20
T/TAF 072 —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T/TAF 072 —2020《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方法》,与 T/TAF 072 —2020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对编码对象的表述及范围(见第 5章,2020年版的第 5章);
b) 更改了对编码发放规则的表述(见第 7章,2020年版的第 7章);
c) 更改了设备编码的印刷形式及印刷位置的规定(见第 8章,2020年版的第 8章);
d) 更改了设备编码读取和上报过程中认可机构的表述(见第 8章,2020年版的第 8章);
e) 更改了编码设备种类的分类方式,增加了行业分类级别及编码设备种类(见附录 A,2020年版
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到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电信终端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通信有限
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帅、陈逸泽、高宏、周斌、孟祥东、潘峰、窦超、李珊、曹磊、李泽捷、李
宁、张立竹、谢凡、路鹏、国辰、金洁、董慧、陈灿峰、孙敏刚、王先庆、刘震宇。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0年首次发布为 T/TAF 072 —2020;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T/TAF 072—2022
III 引 言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通信终端和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物联网
产品,各厂商通常有自己的标识和编码方式,但不同厂商之间通常互不兼容,这不利于不同厂商设备之
间的相互识别和通信,也不利于设备的管理。为监管设备、收集设备信息、优化产品及服务以及便于后
期提升产品互联互通能力,急需建立设备的唯一性识别号码机制。
目前国际上缺少对物联网终端统一编码的标准, 而各个行业组织编制的物联网终端编码缺乏与国际
编码和IMEI的兼容性;物联网行业终端编码方式杂乱,相互不可兼容,编码不能互相识别;因此缺乏适
合物联网行业的唯一识别性编码。
本文件研究的编码体系将兼容现有的 IMEI编码方法以及目前主流的物联网设备编码方式, 支持设备
种类识别和分级分类,为物联网产品的管理和互联互通提供基础。
本文件参照现有移动终端设备的 TAC和IMEI,编制统一的编码体系,并将编码范围由接入公众网的
移动终端设备扩展到其他物联网设备。 T/TAF 072—2022
1 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物 联网设备进行统一标识编码的方法及统一编码的申请发放使用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分类及统一标识编码的发放与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
文件。
ISO/IEC 7812 -1 智能卡-发行人的识别 第1部分:编号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联网设备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具备信息采集、动作执行、人机交互等特定功能的且支持数据通信功能的设备。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LoRa:长距低功耗数据传输技术( Long Range )
PLC:电力线通信(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
UIDI: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 Unified IoT Device Identity )
DMI:设备型号识别码( Device Model Identifier )
ITAC:物联网型号分配码( IoT Type Allocation Code )
SNR:序列号( Serial Number)
CD:校验码( Check Digit )
NVRAM: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器( 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 )
5 编码设备范围
本文件编码的对象为物联网设备,设备可能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蜂窝、以太网、无线局域
网、蓝牙、 ZigBee、LoRa、PLC。从设备的使用场景上看,本文件适用的编码对象见附录 A。 T/TAF 072—2022
2 6 编码规则
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 ( UIDI) 的结构参照 IMEI的编号格式, 总位数为 15位, 每位的取值范围为 0~9。
编号的组成结构如图 1。
UIDI 15位
86
2位
DMI
6位
SNR
6位
CD
ITAC 8位
图 1 UIDI的组成结构
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 (UIDI)各位的含义 规定如下:
——前两位固定为 “86”;
——第3~8位为设备型号识别码(DMI),共6位,用于标识设备的厂商及型号信息 ;
另外,前 8位统称型号分配码( ITAC),ITAC中还包含设备的分类信息,由发放机构( TAF)统
一登记并记录;
——第9~14位为序列号( SNR),共6位,用于厂商对同型号的不同产品进行编号;
——第15位为校验码( CD),共1位,根据 ISO/IEC 7812-1中规定的 Luhn算法对前 14位进行模 10运
算得出,用于检验 UIDI的合法性。
7 编码发放规则
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 UIDI)的前8位为物联网型号分配码( ITAC),ITAC由TAF统一管理和分配。
设备厂商在申请 ITAC前,其相关产品 可通过必要的检测,检测项目可在 TAF网站中查询 ,如在T/TAF
089-2021中给出的蜂窝物联网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设备厂商可依据需求自愿向
TTAF 072—2022 物联网设备统一编码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1-09 06:23: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