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13.020.10 CCS Z 05 团体 标准 T/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2023 - 10 - 26发布 2023 - 10 - 2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 170 —2023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区域与模式规划 ................................ ................................ ..... 1 5 整治技术综合评价 ................................ ................................ ... 5 6 污水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 ................................ ............................. 6 7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 ................................ ......................... 6 8 改厕技术体系的评价 ................................ ................................ . 6 附录A(资料性) 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技术评价方法 ................................ ......... 8 附录B(规范性) 协调度评价方法流程 ................................ ................... 9 附录C(规范性) 不同区域推荐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 .......................... 11 附录D(规范性)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体系评价方法 ................................ ........ 13 附录E(规范性)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方法 ................................ ........ 14 附录F(规范性) 农村厕所技术体系评价方法 ................................ ............ 15 参考文献 ................................ ................................ ............. 1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 170 —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张列宇、 刘 操、 李国文、 付奕舜、 赵 琛、范 彬、 朱仕坤 、张 林、陈 荣。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 170 —2023 1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的区域与模式规划、整治技术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不同区域、发展特征、环境问题 等农村全面开展 人居环境 综合整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村人居环境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农村居民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3.2 农村生活垃圾 rural domestic waste 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 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注: 本指南中的农村生活垃圾不包括农村生产垃圾、农村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园林垃圾等其他垃圾。 3.3 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 农村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不包括工业废水。 3.4 热解 pyrolysis 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废物的热分解过程。 3.5 好氧堆肥 aerobic compost 在通气条件好,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好氧菌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以及分解的过程。 3.6 厌氧发酵 anaerobic fermentation 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 性混合气体的过程。 4 区域与模式规划 基本原则 4.1 4.1.1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 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 4.1.2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 4.1.3 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 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4.1.4 坚持持续推进,突出健全机制。注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 功,积小胜为大成。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 170 —2023 2 区域规划原则 4.2 4.2.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特点可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 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 4.2.2 根据各地区的空间地域差异性制定不同解决方案。如东南地区的乡村经济发达,居民对环境卫 生水平需求高,政府有经济条件选择相对昂贵的技术类型进行示范探索;而西北地区当前更倾向选择能 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的成本低廉的技术,在具体技术选择上还要适当地干旱、寒冷、土地资源丰富的 特点。 4.2.3 各地区乡村对当地进行具体的调研诊断,结合当地的城镇化程度、产业结构、乡镇企业数量和 人口密集程度等因素制定规划安排。 模式规划 4.3 4.3.1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生活污水系统主要包括厨房、浴室,水冲厕所和卫生旱厕,水冲厕所污水经过预处理后与厨浴污水 进入庭院景观植物系统直接出水, 经过预处理的水冲厕所粪污与旱厕粪污及有机垃圾一同进行堆肥后回 用农田,无机垃圾进行集中焚烧或填埋。 卫生旱厕由政府补贴及农户出资进行堆肥,政府对农户分拣生活垃圾奖励,并对无机垃圾的处理补 贴收集转运处置费。 处理模式见图 1。 图1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4.3.2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 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 ,使集中型的垃圾分类得以实现。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进行好氧生态处理后 回用农田,生活 垃圾中的有机废料经过厌氧生态处理后回用农田,可回收垃圾进入资源回收中心,而不 可回收垃圾则进入垃圾中转站进行集中焚烧或填埋。 处理模式见图 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I 170 —2023 3 图2 新农村集中型处理模式 4.3.3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垃圾由农户分类,无机垃圾进行 焚烧或填埋,有机垃圾处理为有机肥回用农田。 实行排污 +政府补贴或 PPP模式,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同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 进行奖励,并对无机垃圾的处理补贴收集转运处置费。 处理模式见图 3。 图3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图 4.3.4 生态农业 “产沼型 ”治理模式 垃圾分类方面,实行政府补贴,制度奖励的政策,还有政府补贴和农户出资的双结合或三结合的政 策。 生活污水、作物秸秆一同进入厌氧消化池处理,产生的沼气供农户家庭使用,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 入人工湿地回用农业,固体部分用于生产有机肥回用农业,农业产生的秸秆可循环利用于厌氧消化池; 有机垃圾回收用于畜禽养殖,产生的畜禽 粪污可利用于厌氧消化池,不

pdf文档 T-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第 1 页 T-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第 2 页 T-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1-03 21:57:1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